成都公司:成都市成華區(qū)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
重慶公司:重慶市江北區(qū)紅旗河溝華創(chuàng)商務大廈18樓
我們是怎么患上“微信角標強迫癥”的?
已瘋!
這個太坑了!
等被處女座B掉!
已經點了一次…
重度強迫癥會死人的。
消息頭像,調戲好友必備!
誰用這頭像我就跟他(她)絕交!
還有誰?來跟我說句話,我好拉黑你!
我把換了這個頭像的朋友從首頁的聯系人那里刪掉了,看著難受。
心情激動,以為從來不理我的那個人終于肯回我消息了。結果……
從周日晚上開始,往微信頭像上添加iOS樣式的角標通知數字突然流行起來。一時間,朋友圈里開始浮現各種各樣的假消息頭像,而上面的句子則是我的微信好友們對這些頭像的感受。戲虐、糟心、調侃、難受、期待……加上一個紅色數字之后,普通的頭像瞬間竟可以承載這么多情感。
這個頭像只是簡單的心理陷阱:用角標字數“勾引”你點擊進來,然后用“沒有信息給你看哦”打擊你。更讓人崩潰的是,這個角標數字還消不掉……不是說好的,角標數字點開就能消掉的么,你們這些騙紙。
唉,要怪只能怪我們對角標太沒有抵抗力了,只要看到就會克制不住點擊消掉它的沖動,消不掉就難免煩躁。而這正是互聯網產品設計逐步推波助瀾讓用戶形成的“巴甫洛夫式反條件反射”,微信在這個過程中也“功不可沒”。
角標由來已久,在游戲的裝備欄里它曾經提醒我們還有幾瓶紅藍藥水可喝,可不可以撐到BOSS掛掉。然而我們熟悉的角標是隨iOS誕生,早期的iOS系統完全以app為中心沒有下拉通知欄,除了電話、短信直接彈出之外,其它通知則盯上了角標。未接來電、短信、郵件、應用更新等都通過紅色角標的形式來展示。而在設計之初就有下拉通知欄的原生Android系統上,通知并不是使用角標,而是選擇在通知欄里展示(當然MIUI這種想做Android陣營中的iOS的第三方ROM,自然把iOS式角標“拿來”用了)。
角標通知的妙處在于它僅顯示數目而不提示內容,幫用戶培養(yǎng)了一個潛在的心理預期——你知道這個數字后面是有東西等待你來揭曉,但在點擊之前,你并不知道后面藏的是什么。打開的動作伴隨著不確定性,你不知道自己點開短信后,看到的是一條“我答應做你女朋友”,還是“代開增值稅發(fā)票”。如果數字本身直接傳達信息,那就不會有這種誘惑效果。例如時間數字、或者擺在桌面上的PM 2.5值Widget小插件,你很少會有點擊進去再看看的沖動。
在中國市場,真正讓角標通知“深入人心”的是微信。作為IM工具,它選擇了角標這種鮮明、刺眼的方式來提醒新消息推送。龐大的用戶體量和高頻次的使用,讓“角標反射”隨著微信潛入用戶心里。在你玩微信的過程中,微信也給你完成了條件反射訓練。
這種條件反射除了驅動你一遍遍刷新朋友圈之外,還在幫助微信來獲取營收。例如發(fā)現欄里的給游戲添加類似角標的”NEW“標志,“誘導”你不由自主地點進去游戲。個人頁面上添加紅色角標來誘導你發(fā)現微信支付和表情商店等產品……這一切發(fā)生的,就是這么自然。
所以,當你你歡樂地換上帶著角標的頭像,要“逼瘋自己的處女座朋友”時。也許忘了:你玩微信的時候,微信也在玩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