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公司:成都市成華區(qū)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
重慶公司:重慶市江北區(qū)紅旗河溝華創(chuàng)商務大廈18樓
項目達到了質量目標,但用戶的質量調查結果卻很差
在開發(fā)初,確定了各個階段的質量目標。如:通過內部試驗來判斷其可靠性,并以得出的綜合分值為目標.如:在生產線上小批量的目標是綜合值2.8,批量起步的目標是綜合值2.4.當然其中還有很多階段,各自有自己的目標值.
各個階段目標值的依據是用戶調查的數據,而且測量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在公司內部從用戶角度來看待產品,這些沒有人懷疑,而且以前開發(fā)新車型時,一直采用這些方法,內部測量的結果與外部的結果差異很小。
在項目運行中,基本正常,偶爾有幾個階段的測量值超過目標值,但經過評審,質量經理及其他相關人都認為,已經制定了措施,可以進入下一階段.總之,過程進展順利.
項目進展到最后階段,即批量起步階段,連續(xù)2批的結果小于2.4,第三批的結果達到2.7,第四批的結果又小于2.4,達到了目標,在這樣的情況下,質量經理、項目經理等多人經過評審,認為達到目標,可以結束批量起步階段,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。
項目結束數月后,產品已開始銷售,進行了用戶質量調查。項目啟動時定下的質量目標是根據用戶質量調查的方法制定的,也就是說,批量起步階段結束時的目標是2.4,用戶調查的結果也應是2.4。但出人意外的是,調查結果是5.1,出奇的差,與當初項目階段過程的良好的質量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問題是,項目開發(fā)過程中質量控制的很好,但用戶的質量調查結果卻表明產品的質量相當的差,是什么原因呢?